近日,銅川市工信局發布關于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抓項目布鏈群,全力構建現代制造業新體系。圍繞做實“陜西制造、銅川配套”“西安研發、銅川轉化”和“關中建設、銅川增材”,建立市、區縣和園區“鏈長制”推進機制,著力布局建設先進制造業產業項目,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基地。高端鋁產業生產加工基地,到2025年,鋁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
附全文:
關于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1.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工業立市、打造制造業強市,實施“延鏈、補鏈、擴鏈、強鏈”四大工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創新驅動、融合帶動、綠色引領,推動全市制造業動力變革、質量變革、效率變革,更好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造關中萬億級先進制造業大走廊重要極。到2025年,基本形成優勢產業高端化、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域產業特色化的現代制造業新體系。
2. 基本原則
——堅持創新發展。
——堅持鏈群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
——堅持協同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
3. 到2025年發展目標
——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高出全市工業3個百分點,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產業結構顯著優化,力爭制造業實現總產值占全市工業比重由2020年的57.3%提高到70%以上。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全省中游水平,高端產品生產供給能力不斷提高。
——發展活力顯著釋放,制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產能利用率達到全省先進水平。
——綠色發展明顯提升,制造業單位GDP能耗和排放指標質量達到全省中上游。
二、主要任務
?。ㄒ唬┲溔簭娀?,加快發展壯大先進制造業
4. 抓項目布鏈群,全力構建現代制造業新體系。圍繞做實“陜西制造、銅川配套”“西安研發、銅川轉化”和“關中建設、銅川增材”,建立市、區縣和園區“鏈長制”推進機制,著力布局建設先進制造業產業項目,做優做強特色產業基地。
——新型汽車零部件配套基地,“十四五”期間,力爭汽車零部件行業產值年均增長20%。
——高端鋁產業生產加工基地,到2025年,鋁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
——光電子集成電路特色產業基地,到2025年,電子信息制造業產值突破100億元。
——綠色建材生產基地,到2025年,建材產業產值突破200億元。
——科技陶瓷產業基地,到2025年,陶瓷產業產值突破50億元。
——中醫藥加工基地,到2025年,醫藥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
——商用航天產業基地,到2025年,形成火箭研產、衛星制造、衛星測控、衛星組網、終端數據應用等全產業鏈條,航天科技企業達到100戶。
——氫能裝備生產基地。突破氫原料電池高溫質子交換膜、膜電極、催化劑等核心技術,著眼于氫氣儲存、加注等關鍵環節,加快相關項目集結集群發展。
——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到2025年,力爭新材料在原材料工業產值中占比達20%。
?。ǘ﹦撔买寗樱ぐl高質量發展動能
5. 加快制造業創新體系建設。推行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創新機制,促進先進技術轉化運用。加快新型研發機構、創新聯合體、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夯實企業自主創新基礎。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爭取中省創新開發項目專項資金支持,鼓勵企業發明創造和技術革新。推動創新資源開放共享,促進產業鏈、創新鏈“兩鏈”融合發展,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與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6. 促進先進技術、關鍵技術突破轉化。以產業龍頭企業為依托,推進技術和成果轉化。圍繞“高、精、尖”“專、特、新”,支持重點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及專業服務機構共同組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開展共性技術研發,加快高新科技成果系統集成和產業化。鼓勵企業開展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應用,并對研發應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產品的企業給予支持。
7. 大力培育科技創新型企業。建立“瞪羚”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鼓勵發明創造和高新技術應用,培育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小巨人”企業和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示范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行動,引進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打造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工匠人才隊伍。超前謀劃布局人工智能、安全應急、新材料等戰略性先導產業,培育高端創新型企業。
8. 推進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搶抓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發展機遇,做大做強航天科技產業,將中國(銅川)商業航天科技產業園打造成為國家級軍民融合產業示范高地;加快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園、智能工業軟件園、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
9. 開展產品質量提升行動。深入實施“質量標桿”和“質量對標”提升活動,以點帶面推廣先進質量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推動企業質量管理提升;引導企業品牌建設,爭創“中國質量獎”“陜西質量獎”“銅川質量獎”,不斷提高制造業產品質量和品牌知名度。
(三)綠色引領智能推動,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
10. 推動企業智能化轉型。搭建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在水泥、鋁業、醫藥、陶瓷、裝備制造等行業挖掘培育5G應用場景,創建數字車間、智能工廠。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智能管理體系,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
11. 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力爭創建一批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工業設計中心和專業化工業設計平臺;支持重點企業盤活閑置資源,共建共享制造工廠。
12. 提高制造業綠色化水平。強化清潔生產強制審核、環??冃Х旨壴u定和綠色監督管理,推動工業園區和制造業企業綠色化改造。實施建材、鋁業、紡織、食品等行業專項節能監察和節能診斷服務。打造水效“領跑者”,推廣高效冷卻、循環用水、廢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工藝和技術,建設節水型企業,力爭2025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5%。
13. 堅決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對標省級產能退出目錄,對重點行業進行提升改造,扎實推進重點領域產能退出工作,依法依規引導低端低效產能有序退出,為優質產能釋放騰出環境容量和生產要素。
?。ㄋ模┐蛟靾@區先進制造業發展高地
14. 堅持“高”“新”定位,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焦培育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打造園區“雙創”特色載體,推動銅川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力爭創建省級及以上特色園區全覆蓋。
?。ㄎ澹U大開放合作,主動參與國際國內大循環
15. 努力拓展國內外大市場。加快推進智能倉儲與高效配送體系建設。打通黃陵經銅川至西安國際港務區的鐵路貨運快速干線,開通西北耐物流園區經西安國際港務區開往歐洲的中歐班列,推進“通道+樞紐+網絡”協同聯動發展,暢通銅川“一帶一路”貿易通道,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16.深化跨區域產業合作。立足“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和處于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圈的區位優勢,主動參與省域外產業協作配套和承接產業轉移,增強產業對外協作融合能力,促進制造業邁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高端。
三、組織保障
17. 加強組織推進。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市級有關部門、工業園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工信局,辦公室主任由市工信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建立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制造業規劃編制、政策制定、項目引進等重點工作。
18. 加大政策支持。綜合運用行政性和市場化措施,爭取和保障重點制造業企業和招商項目的產能、能耗及環境容量等政策性指標。加快清理處置各類疑似閑置土地,積極盤活、整合低效用地,優先用于工業項目建設,重大制造業項目用地實行“一事一議”“應保盡?!惫┑?。探索推廣“標準地”制度,實行“畝均論英雄”,充分發揮各類項目投入產出效益。爭取國家和省級扶持制造業發展的各類專項資金和產業基金,用好用活增值稅抵扣、加速折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等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
19. 強化金融支持。靈活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實施政府性資金在銀行機構競爭性存放管理等方式,引導更多金融信貸資源流向制造業,進一步降低制造業融資成本,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支持企業發展建設。用好國家和省級支持軍民融合、綠色金融、科技創新等金融政策,解決企業融資難題。開發上線銅川市數字金融服務平臺,推動全市政銀企信息共享;針對重點制造業產業鏈搭建政銀企對接平臺,做活供應鏈融資,為中小微企業產業鏈提供融資便利。支持地方類金融機構發展壯大,提高向制造業投貸規模能力。鼓勵企業積極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開展直接融資,支持符合發債條件的企業開展債券融資。
20. 強化人才支撐。支持企業圍繞提升基礎制造能力設立技能大師工作室,全面推廣企業新型學徒制和現代學徒制。整合市域內職業技術教育力量,深化校企合作,圍繞重點制造業技能人才需求,開設相關實用性專業,精準培養各類技能型人才。支持重點企業設立院士工作站。依托市政府駐外聯絡機構,針對銅川企業的研發、設計、高級技工需求,在一線城市設立人才飛地。加大與獵頭公司合作,引進國內外頂尖人才、領軍人才,聚集各類智力資源。
21. 優化發展環境。實行職能部門手續辦理責任制,依托政務服務平臺,開展招商引資項目一站式服務,推行代辦服務,幫助企業完善手續資料。制造業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一律按最低標準執行,切實降低企業運行成本。將各類干擾項目落地建設和企業生產經營行為一律納入行業治亂范圍。
22. 做強園區承載。按照“一縣一區、一區多園、一園一業”的發展思路要求,建設工業園區創新平臺,健全“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體系。理順園區體制機制,為園區擴權賦能,深化縣區園區鎮區融合發展。設立園區產業基金,完善資產運營和融資平臺,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完善園區水、電、路、氣、網、訊等基礎設施,增強園區發展承載力。
23. 強化督查考核。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納入對各區縣、市級各工業園區和有關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定期對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統計監測、責任評價及動態跟蹤督查,確保各項發展任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