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采摘活動通常發生在原始、簡樸、充滿鄉土氣息的田地空間中。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單一、落后的采摘形式已經逐漸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
在昆山市悅豐島,一家有機農場開辟了一組充滿設計感的小型公共建筑,包括會所、采摘亭、植物展房和入口信息涼亭。其目的是為未來在這里活動的人群提供休憩和餐飲的空間,采摘亭作為其中的核心設施,成為了這組系列建筑中第一個完成的房子。
項目場地位于昆山西郊,緊鄰陽澄湖,原本是一片空曠的有機農田。天、云、風、水、土地、樹木,這些純粹的自然元素構造出這片特征鮮明的場地。
區別于現代城市高樓林立的景象,這片有機農場平坦開闊,天空和陽澄湖水相交而成的地平線在視野盡頭綿延展開,湖水共長天一色。“水平”是農場給設計師留下的第一印象,于是建筑的設計也圍繞著這兩個字展開。
采摘亭橫向舒展的建筑形態呼應著場地的水平性,這種關系被天花板上漂浮著的鋁合金挑檐進一步強化,挑檐下方的區域成為建筑和自然景觀之間的過渡空間,使建筑和自然的邊界不再生硬。
“輕和透明”是設計師賦予這座建筑應對自然時所采取的策略。漂浮的水平銀色鋁合金格柵挑檐,為下方的空間創造出不斷變化著的光影,又在不同的時間微妙地映射著天空的顏色,讓人們忽視掉它的存在,真正與自然融為一體。
豎向木紋鋁格柵和玻璃墻面的組合,讓建筑的垂直面像一層薄紗一樣輕輕附在其上,農場的景物和遠方的天際線在其后方若隱若現。
在天氣宜人時,由玻璃旋轉門組成的兩道建筑外墻可以全部打開。此時建筑的內部空間將最大程度地融入到農場的自然氣息之中,建筑和自然的邊界在此刻似乎消失了。整體建筑形態和空間所呈現的安靜、輕盈、纖細、通透和靈動,與我們理解中的江南地域文化氣質特征相吻合。
在建筑融入到自然環境之中的基礎上,采摘亭的介入也為這片場地創造了有質量的活動,促使人和場地之間建立了更生動的關系。
飄伸出建筑之外的鋁合金格柵挑檐,為緊鄰建筑的戶外平臺制造令人愉快的庇蔭。人們總是自然地將桌椅挪到戶外,聊天打盹,享受湖邊的微風帶來的原始田地的氣息。
因此,采摘亭逐漸成為周邊農場中常被人提及并向往的空間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