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通遼市鋁產業發展的最前沿,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通遼市委五屆十次全會提出大力推進“人才通遼”建設的要求,立足產業優勢,按照“政策引領、平臺先行、多元聯動、產才相融”工作思路,突出“高精尖缺”引才、聚才、興才、留才,不斷從注重政策機制創新、促進引育使用并重、推動人才主動融合、實施立體個性服務等方面著手,構筑鋁業人才集聚洼地,為鋁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廣泛的智力支撐。
“產業+人才”催生發展加速度
前不久,從內蒙古聯晟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傳來喜訊,年產15萬噸親水鋁箔涂層項目成功進行了試生產。“這是我們剛剛下線的新產品,下一步我們將邀請總廠的技術人員對設備參數進行更精準的調試,讓生產運行更穩定。”內蒙古聯晟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楊奇云告訴記者。內蒙古聯晟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工業園區鋁工業B區,主要生產鋁箔,終端產品為雙零箔、食品箔、藥品箔等,廣泛用于交通、家用電器、建材裝潢、醫藥包裝、煙酒包裝、食品包裝等行業。為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公司于2019年10月啟動年產15萬噸親水鋁箔涂層項目,預計到2020年底完成7條生產線及其配套的設備安裝調試投產。
產業聚,則人才興。近年來,我市在招商引資工作、重點項目建設中堅持與高層次人才引進同步推進,優先引進有配套人才的科研團隊,通過產業集聚,帶動技術創新,實現產才相融、互動雙贏。2014年以來,累計吸引王國棟、繆昌文等院士6名,專業技術人才293人、高技能人才497人,引進大連理工李延舉教授、聯晟鄒立河等創新創業人才團隊6個。不僅如此,在人才工作中,我市深入實施“兩個同步”策略,即依托霍林郭勒工業園區,推進自治區級高層次創新創業基地和自治區級人才改革試驗園區同步建設,共邀“兩院”院士等11位專家把脈“煤電鋁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聘請鋁行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劉海石為政府鋁產業發展顧問,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聶祚仁等10余名高層次人才為政府科技顧問,不定期開展咨詢服務。
“論壇+項目”破解產業發展難題
“在今年的鋁產業高峰論壇上,我將與大家分享交流七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包括激光檢測自動控流和應急裝置、電解槽陰極運行和破損監控系統、智能打殼下料系統等,希望通過論壇讓這些技術推廣應用到企業的生產中。”內蒙古錦溪鋁眾創空間負責人王建軍說。
內蒙古錦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與內蒙古蒙東鋁及新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配套成立的高新科技企業,并與其聯合運營“錦溪鋁眾創空間”,主要從事鋁行業智能工廠建設,相關智能產品設計、制造,與智能裝備相關的工藝創新、設計研發成果的市場化推廣工作。2017年授予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并于今年成功通過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復審。
為了解決因人才嚴重缺失,產業鏈條短、初級產品多、高附加值產品少等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我市采取“論壇峰會+項目合作”形式以“會”聚才、柔性借智,破解產業難題,打響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全國性人才交流品牌,累計吸引中國工程院院士等知名專家,日本、香港等國內外行業精英1000余名。自2012年以來,連續舉辦全國性論壇峰會9次,其中僅2018年就舉辦全國性論壇峰會3次。實施電解鋁煙氣超低排放工程,經以中國工程院張文海等3名院士為首的專家組認定,二氧化硫排放穩定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氟化氫排放穩定在0.05毫克/立方米,粉塵顆粒物排放穩定在3毫克/立方米左右,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及時出臺鼓勵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霍林河“風光火”循環經濟示范工程榮獲聯合國“今日變革進步獎”。
“學校+企業”提升產才融合度
“我們在摩擦焊的基礎上研發的鋁鋼焊技術已經接近尾聲,目前正在進行檢測,如果檢測沒問題,我們將進行下一步的工業實驗。”上海理工大學鋁鋼焊工藝研發團隊負責人彭虎表示,通過與內蒙古錮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聯姻”,讓學校的科研成果在企業開花結果,既推動了研發工作,又為當地鋁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支持,讓企業有了科技支撐。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我市搶抓全面深化改革有利契機,通過實施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快建設鋁業人才強市,促進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向這里聚集。相繼與洛陽有色金屬加工設計研究院合作,建立中色科技霍林郭勒分院,圍繞低溫低電壓鋁電解、高端鋁箔加工等課題開展研究。內蒙古蒙東鋁及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院在與國內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基礎上,與德國、瑞士、新西蘭等多家國際領先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新型陰極磷鐵澆鑄系統開發和應用等研發項目13項,形成自主專利20余項。同時,依托霍林河公共實訓基地,與東北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開展辦學合作,掛牌成立“教育部材料先進制備技術工程研究中心中試基地”,全面推進“校企合作”“定單培養”,年培訓技能人才5000人以上。圍繞職業培訓、技能培訓、技工學校、創業孵化、技能鑒定五項工作重點,建成3個實訓孵化車間、30個實訓室,可鑒定工種100余個,能為60余家企業提供創業孵化服務。
“精準+貼心”提高人才幸福度
“來這邊有兩年多了,越來越習慣這里的生活。”在內蒙古錦聯鋁材公司工作的“90后”大學生小王告訴記者。近年來,我市著眼優化人才資源配置,統籌推進各類人才平臺載體建設,不斷栽下引才聚才的“梧桐樹”。先后制定出臺了《霍林郭勒市推進“人才強市”工程實施方案》《霍林郭勒市人才引進聘用管理辦法》《霍林郭勒市“煤電鋁、煤化工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等人才引進聘用政策,啟動人才安居安心等7個人才工程。投資2000余萬元建設專家及人才公寓,落實引進人才子女、家屬服務待遇,確保人才舒心工作、用心干事、幸福生活。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累計發放創業貸款2.38億元、“助保貸”12.8億元,推動2000余人成功創業,拉動就業近萬人。目前,我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3.2萬人。宋振騏等5名院士、專家獲評自治區“草原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