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記者走進位于水城經開區的貴州貴欣豪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的鋁棒生產線上,看廢鋁如何“重生”為鋁棒。
走進生產車間,盡管外面秋雨綿綿,但鋁棒生產線上依然是一片火熱的繁忙景象。還未靠近熔鑄爐已是熱浪滾滾,閘門不時打開,工作人員操作熔鑄爐控制裝置。“廢鋁的‘重生’,就是從熔鑄爐開始的。”貴州貴欣豪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行政副總劉呂告訴記者。
從全國各地而來的廢鋁,將在這里和來自水城經開區雙元鋁業的電解鋁液原料,以相應的比例搭配好,進入熔鑄爐內,通過高溫熔化后調節成分,成為達到標準的溶液;隨后,熔煉好的溶液經鑄造工藝鑄造為鋁棒;最后,根據行業標準規格進行據切包裝。
“完成‘重生’后它們并沒有走遠,我們的下游客戶也基本都在水城經開區。”劉呂直言,公司入駐水城經開區,也正是看中當地的營商環境和鋁產業集群發展。
在鋁產業發展過程中,水城經開區按照“1(電解鋁)+3(棒材、板材、線材)+N(鋁加工關聯企業)”發展模式,深耕鋁及鋁加工全產業鏈布局,大力招商引資、狠抓項目建設,基本形成了原料生產到中級產品再到終端產品產業鏈的發展格局,鋁加工產業不斷延展。
不僅如此,水城經開區內相關配套設施不斷完善,目前經開區內部路網基本形成,周邊也構建起“三橫四縱”的對外交通網絡。此外,28.8公里的供水管網、60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4萬平方米的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等配套設施相繼建成。作為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全國試點,園區還可享受電力直接交易政策扶持,該政策能有效降低經開區企業用電成本。
優勢擺在眼前,2021年2月,貴州貴欣豪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入駐經開區,投資8000萬元建設生產線,于今年5月試生產,目前公司依然處于調試階段,預計于9月底完成試生產計劃開始驗收。
“除了廢鋁我們需要從外面收購,其余一切生產、銷售,均可在經開區內完成。”劉呂說,這樣不僅能大大節約運輸成本,也保證了經開區部分企業的原材料供應,企業發展更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