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應趨緊等因素影響下,近期鋁價迎來新一輪上漲行情。
CCMN現貨市場報告顯示,截至2月20日,長江現貨成交價格為18670元/噸~18710元/噸,上漲230元/噸;廣東現貨18640元/噸~18700元/噸,上漲210元/噸;華通報18720元/噸~18760元/噸,每噸上漲230元。受此影響,當日早盤有色鋁領漲有色金屬板塊,天山鋁業逼近漲停,神火股份、云鋁股份、明泰鋁業、中國鋁業等漲幅靠前。
中研普華研究員洪前進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供不應求是鋁產品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首先,近期云南第二輪限電減產落地,貴州企業減產產能恢復緩慢,電解鋁供應增幅不及預期。其次,基建地產重振提升用鋁需求及新能源領域中的光伏產業和新能源汽車也帶動鋁行業需求。
供應趨緊
鋁行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原材料產業,與交通、建筑、電力、機械制造、航空航天、電子電器、包裝等行業密切相關。鋁不僅是各國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工業金屬原材料,更是高新技術發展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支撐材料,是大宗商品領域里用途最廣的有色金屬。
2月20日,華西證券發布報告表示,在市場對云南因水電不足而減產的預期發酵逾兩周之后,目前云南電解鋁企業已正式接到減產相關文件,開始落地執行停槽減產。
根據SMM消息,此次云南省電解鋁減產規模預計擴大至35%~42%左右,折合減產規模約67萬噸~80萬噸。2022年9月,云南因來水偏枯已執行一輪減產,規模達20%,且至今尚未恢復。兩輪減產中受影響的電解鋁產能,預計至云南豐水期來臨之后才能重新逐步復產,我國電解鋁供應再面臨減量。
另外,據上海鋼聯統計,2022年9月至10月,云南電解鋁合計減產約110萬噸/年,相當于在當時運行產能518萬噸/年的基礎上減產21%。此次要求壓減負荷量約為100萬千瓦,按照13500千瓦時/噸的電耗來計算,理論影響產能約為74萬噸/年。
記者注意到,除了短期停產帶來的供應減少外,長期來看電解鋁的供給端產能也逼近天花板。
2022年11月,工信部、發改委和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前,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用能結構明顯優化,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到24%以上的預期目標。該方案要求,繼續堅持電解鋁產能總量約束,研究差異化電解鋁產能減量置換政策,壓實地方政府責任,將嚴控電解鋁新增產能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重要內容。
東吳證券表示,電解鋁供給側改革開始于2017年。2018年頒布的《關于電解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實施產能置換有關事項的通知》,逐步確立了電解鋁行業的產能天花板。截至2023年1月,我國電解鋁建成產能為4423萬噸,未來增量有限;有效產能為4029萬噸。
洪前進告訴記者,從庫存來看,目前世界鋁的庫存量較低,2022年12月23日倫敦金屬交易所為46.67萬噸,比年初減少一半(2022年1月5日為92.68萬噸),而目前在美國、印度、東盟、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經濟運行韌性向好的帶動下,本就處于緊平衡狀態的鋁供給缺口進一步擴大。
需求回暖
鋁產品被廣泛地運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其中,以下游各類基建及房地產所需用鋁占比最大。
洪前進向記者表示,鋁行業的終端消費中,建筑用鋁占比26%,為第一大用鋁行業。2023年,房地產市場有望逐步趨穩,利好鋁加工下游需求。
同時,洪前進講到,在交通領域,新能源汽車用鋁量的增加、汽車零部件用鋁滲透率的提升、整車輕量化趨勢化的推進以及汽車低碳熔鑄件等也促進了鋁的消費。另外,光伏裝機量的提升也進一步增加光伏領域的用鋁量。
在此背景下,隨著減產落地需求回升,鋁價出現明顯提升。
華西證券分析稱,云南第二輪限電減產落地,貴州減產產能恢復緩慢,在電力擾動增加之下,電解鋁供應增幅不及預期。展望未來,電解鋁迫近產能紅線,電力問題或仍將影響供應節奏。需求端,2023年我國經濟增長可期,需求邊際轉暖帶來消費彈性。電解鋁供需格局將改善,成本中樞有望下移,電解鋁盈利有望迎來修復,鋁配置價值提升。
洪前進表示,2022年以來,國內電解鋁生產用電價格上漲明顯,導致成本增加,擠壓了企業盈利空間。但隨著國內鋁冶煉企業逐步消化電價優惠政策取消帶來的負面沖擊,以及使用新能源發電,成本上升勢頭會逐步放緩,將會傳導到終端鋁產品,因此鋁行業的價格將會緩慢上升。
洪前進認為,根據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三部門聯合印發的《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堅持電解鋁總量約束,類似的政策措施將利于調節鋁價維持在合理區間,有助于鋁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