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電生產是電解鋁碳排放高的主因,碳中和承諾下,火電“弱化”或成趨勢。
2020年我國電解鋁行業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約為4.26億噸,約占全社會二氧化碳凈排放總量5%。而每噸電解鋁平均碳排放的構成中電力排放為10.7噸,占64.8%,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其中使用火電生產一噸電解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約為11.2噸,使用水電生產一噸電解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幾乎為零,因此,火電生產是電解鋁碳排放高的主因。而2019年我國碳排放量占全球的28.76%,并承諾CO2排放將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
碳排放費+嚴監管,自備電廠優勢或將削弱。假設碳排放交易價格為50元/噸的情況下,且近期隨著國內煤炭價格走高,自備電廠平均電力成本為0.3050元/千瓦時,國內水電平均成本僅為0.29元/千瓦時,自備電廠完全成本較水電高出763元/噸,成本優勢不再,或隨著碳中和的推進,逐漸“弱化”。
二、內蒙古電價調整令電解鋁廠生產成本提升135-270元/噸,對當前產能影響有限,或令近100萬噸新增產能難落地。
以2021年1月內蒙古電解鋁企業平均完全成本13032元/噸測算,平均噸鋁盈利:15131/1.13-13032=358元/噸,去補政策提升135-270元/噸的電力成本,當前產能仍存盈利,因此,對當前產能影響有限。但當前內蒙古取消電力補貼后,在不征收碳排放費,且現貨鋁均價為15031((13032+270) 1.13)元/噸的情況下,蒙東地區才能不虧損。而疊加碳排放費用后,預計15893元/噸才能保證不虧損。因此,2022年及以后落地的近100萬噸產能或難有利潤空間,或難落地。除此,考慮貴州、山東等地也陸續出臺禁止電解鋁等新增產能的相關政策,國內電解鋁2022年除云南地區外的新增產能或均存成本壓力,電解鋁產能的有效指標或僅為4401萬噸(總指標4553萬噸)。
三、小水電關停,大水電難新增,現有水電生產電解鋁產能或成為成本的天然優勢。
中國水電生產電解鋁占比僅為10%,明顯低于全球平均的25%。而十三五水電發展方案中,明確建立中小水電破壞生態環境懲罰退出機制。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前將關閉小水電站超7000座。而大型水電站由于需要移民安置、協調各個部門的配合,建設周期普遍較長,短期難兌現。因此,水電生產電解鋁短期難有新增產能,而目前擁有水電生產能力的鋁廠或具有天然的成本優勢。
四、再生鋁的碳排放僅為電解鋁生產的2.1%,或成碳排放下的最大贏家。
全球鋁產品的碳排放包括電解鋁、外部回收廢鋁生產再生鋁、內部廢料重熔及鋁材加工生產中的排放。2019年,全球鋁產品產量約9500萬噸,鋁供應量9600多萬噸,其中,回收后的再生鋁產量約3200萬噸,電解鋁產量6433萬噸。單噸電解鋁生產帶來的碳排放約為11.2噸,而同樣工藝的再生鋁僅為0.23噸,是電解鋁生產帶來碳排放的2.1%,或在碳中和推進下,逐漸成為主流。
相關A股受益標的:
1)神火股份:公司以煤炭+電解鋁為核心主業,戰略眼光布局云南,再造一個“神火”。公司電解鋁現有產能新疆神火80萬噸,云南神火90萬噸2021Q1完全投產,屆時權益產能119萬噸。新疆神火電力成本處于行業第一梯隊;云南神火享受水電優惠電價,疊加優越地理位置降低物流成本,完全成本甚至較新疆更低。公司戰略眼光獨到,兩次布局均選擇低成本地區,也意味著即便鋁價大跌,公司電解鋁業務也具備足夠的利潤安全墊。
2)云鋁股份:公司是一體化水電鋁龍頭,2020-2023年電解鋁產能高增長確定,預計2023年氧化鋁產能有望達到300萬噸/年、電解鋁產能420萬噸/年且均為水電鋁產能、鋁合金產能300萬噸/年,躋身行業前三。疊加新增產能降低用電成本,碳中和下水電成本優勢有望逐步凸顯。隨著新增生產有水電優惠,公司電力成本有望從0.336元/度降至0.3元/度,意味著單噸成本降低475元。
3)順博合金:公司主營再生鋁合金錠,2019年鋁合金錠產能達到40.27萬噸,居國內第4。擬募資3.85億元,全部用于年產20萬噸鋁合金錠的湖北襄陽生產基地的建設和運營,定位于華中地區以及廣東省,建設期18個月,建成投產后,以產能利用率83.47%計,鋁合金錠年均產量預計增加16.69萬噸,預計年新增營業收入198,221.71萬元,新增凈利潤7,352.73萬元,增厚每股收益0.17元。